两转型:
1.大集备大教研从研讨教学资源向研讨课堂实施转型;
(1)建立健全教研组织,更新教学共案资源;
(2)实践探索课堂新样态,提升课堂教学质量。
2.教学质量管理从注重主学科向兼顾全学科转型。
(1)专门召开集团综合学科调研视导研讨会;
(2)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,做到应开尽开;
(3)完善制度,规范学科教研机制;制订计划,有序开展教研活动。
三改革:
1.课堂改革:
(1)教师精讲,学生精练——提高课堂效率;
(2)优化作业设计,减少作业的量,提高作业的质;
(3)教研活动以线上集备与线下教研相结合,线上随时(每课每天),线下定时(每月1次);
(4)将上课、评课结合,开展专题研讨,同课异构。
2.作业改革:减少作业的量,提高作业的质。
(1)加强学习,深刻领会、准确把握作业功能:①规范操作,在作业布置上,精心选择作业内容,强化自主探究、提高思维品质,作业的形式力求多样化。②注重反馈,在作业批改上,加强作业的互动答疑工作,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。
(2)提出学科“当堂检测”规范要求。
(3)创编校本化作业,形成各学科作业的基本规范。
(4)开展学生学力提升项目,提升学生综合能力。
3.课后服务改革:充分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,涵养学生素质。(1)在学科作业上,自习作业与辅导答疑相结合;(2)在拓展活动上,学科活动与兴趣活动相结合,构建“百团大战”社团课程体系,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,形成校本化的“课后服务特色方案”。